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在高度发达的商业社会,信用是企业乃至全社会进步的基石。然而,在我国快速发展的物流行业,携款(货)潜逃、恶性拖欠货款等失信案件时有发生,物流企业失信、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暴露无疑。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法律体系不完善的原因,又有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足的掣肘,还有诚信培育不足,以及对物流失信案件惩处力度不够等。此外,物流市场中大量存在小微物流企业,其物流信用理念偏颇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物流行业信用缺失的局面。这加大了我国物流行业构建诚信体系的难度。
观点1 什么让企业信用缺失?
□ 李桂珍
对于物流企业来说,诚信,不仅是合作的基础,更是树立品牌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特别是在介入物流金融业务时,鉴于物流企业在其中所充当的角色,诚信愈加值得重视。
但就现阶段来看,我国物流企业的诚信状况不容乐观,存在着许多突出的信用缺失问题,如货物欺诈、拖欠贷款、携款潜逃、肆意涨价、泄漏信息等行为屡屡发生。这一问题,不仅严重破坏了物流市场的正常秩序,更是加大了社会经济的运行成本。
然而,在当前的市场活动中,导致我国物流企业信用缺失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法律体系不完善。从现行的法律法规来看,虽然我国早已建立了诚实守信的法律原则,但是,却没有涵盖所有的失信行为,也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和约束机制,这就给部分物流企业造成了失信的可乘之机。同时,我国现行的适用于信用信息开放的法律法规还未完善,难以对物流企业的信用管理进行全面的规划和调整,也难以对其提供有效的法律支持和保护措施,这就造成了执法部门的责任形式不规范,以及责任标准不明确。此外,我国还未建立起完善的企业信用档案,而信用管理和信用评价体系都相对滞后,造成了物流业的信用监管不到位,无法形成强有力的规范约束。
二是信息手段不到位。从目前来看,我国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仍处于相对原始、低级的阶段,大多数的物流企业普遍缺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落后,已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而这一瓶颈也将直接影响到物流企业的诚信水平。具体说来,在供应链体系中,由于物流企业与上下游之间的信息流未能打通,造成了流通环节较多。这样的供应链体系,不仅很难对物流过程做到全方位的监管,同时,也使得流通成本居高不下,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难以提高,进而导致了信用信息社会开放性较低,物流业的信用度普遍不高。
三是诚信教育不得力。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市场,均缺乏诚信教育和学习的动力,使得社会主体普遍缺乏守信意识和道德理念。这样一来,不仅导致了员工素质低下、服务质量较差,还造成了企业信用不足、竞争能力偏弱,以及市场秩序混乱等等,从而严重制约着物流行业的整体发展与壮大。
总而言之,造成我国物流企业频现信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存在内部管理的缺位,同时,又存在外部环境的制约。对此,在建立健全的信用体系方面,既需要物流企业加强自身的诚信管理力度,同时,还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与正确引导。只有采取内外兼施的战略,才能推进整个物流业逐渐走向诚信的发展道路。(作者单位系中信物流有限公司)
观点2 小微企业为何失信多?
□ 刘春宇
按照国家七部委创建我国物流业信用体系顶层设计的要求,针对物流行业和企业长期“小、散、乱”和较为突出的信用缺失的情况,遏制小微物流失信且扰乱物流市场公平、公正的竞争秩序的惯势,有效约束和规范物流企业经营的行为,营造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物流市场环境,逐步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对于振兴发展我国物流业,建立健全现代物流业经济一体化的信用体系,提升物流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从加快物流业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出发,推进物流信用的重点也要放在小微物流企业群体上。大力解决小微物流企业诚信缺失、信用机制弱化,社会诚信信誉度偏低,时有发生违约、违法、违规的倾向性顽症和现象,这是有效推进和整合物流业和物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必然选择。必须坚持突破建设我国物流信用体系的难点,革除物流业、物流企业长期忽视信用和不讲信誉的顽症和弊病,强化基层基础,补齐消弱物流信用体系建设的短板,精准发力,开创现代物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政策环境和舆论氛围。
一是物流信用理念偏颇
物流业信用体系建设和完善,提升物流信用理念至关重要。特别是小微物流企业,能不能确立物流信用第一、信誉第一的理念,视物流信用诚信为生命,这是物流信用体系建设的根本基石。尤其是物流企业信用环节,防止滋生一种金钱至上,盈利第一偏颇思维取向。物流信用理念一旦出现偏颇和缺陷,得不到及时纠正和整改,物流企业在物流信用信誉的是非问题上,非常容易遇事含糊和行为跑偏,甚者陷入职业道德沦丧的泥淖。往往身染一种盲视、短视症,看不见物流信用信誉,眼光仅仅盯着市场、生意和效益,甚至不惜放松和不顾破坏来之不易的物流企业信用和信誉去片面追求物流经营业绩最大化,不能自拔。
在物流市场、物流企业激烈竞争中,物流企业诚信理念的缺失问题,一直极大地削弱物流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损坏物流企业声誉、形象和物流诚信环境,这样的案例和教训很多。物流信用不好,信誉不高,不利于物流企业形成良好的市场和社会信誉,不利于提升物流信用品牌赢得客户青睐,严重影响物流经济的自信心。
二是物流信用制度缺失
从分析小微物流企业的物流信用体系方面的问题看,构建物流信用制度是难点。一方面,小微物流企业内部存在信用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流于形式的老大难问题。一些物流制度写在纸上的多,写在物流合同条款的少,轻易承诺许愿的多,认真履行践诺的少,一些小的物流配货栈搬来一张桌子,安装一部电话,聘用一两个人,一张白条收发货,小货栈信用制度不全,发生诈骗、卷款、失联等行为失当,给人们一种疑虑。
另一方面是小微物流企业外部信用检查制度不落实,检查不到位,忽视细节。政府职能部门、物流主管部门经常性检查物流运行安全、治安防范、税费收缴情况多一些,专项开展物流信用体系建设、信用制度落实的检查极少。外部物流信用管理仅停留在倡导物流信用、评比物流信用等级的考核检查层面的软约束方式上,不能形成小微物流信用检查高压态势和常态化治理。要在小微物流企业物流信用制度标本兼治是下功夫,坚持内部治本,外部治标。注重研究物流信用体系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堵塞制度遗漏,扎严物流信用制度建设的篱笆墙。
三是失信案件惩戒不严
物流业和物流企业失信、违约以及信用违法的社会影响极大,直接危害市场经济体制声誉和物流行业形象,一定程度左右物流企业的市场进退。在处理受理物流企业涉及物流信用问题和案例,往往采取调节、协商的办法,没有纳入法规法制视角和高度去认识去规范。这类情况由于处置手软,态度暧昧,助长了物流企业失信毁信的歪风和邪气,一些物流企业出了信用问题,很不以为意,饱受社会和客户的诟病。
按照我国物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多主体的惩戒方式,实施联合惩戒,提高失信成本,使其“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积极建立多元互补的惩戒机制和体制。对违规失信的小微物流企业,探索予以取消行政许可、不予项目核准、停止信贷扶持等方面的依法惩戒,严重失信企业、人和事列入惩戒“黑名单”管理的倒逼办法,实行追责制,运用行业和社会通报惩戒以及限期纠正监控,通过失信信息记录、信用报告和披露制度,对严重和屡次发生失信不改或群体事件的物流企业和个体经营者,予以披露和曝光,依法追究民事和刑事责任,直至取消经营资质,吊销营业执照,形成司法、行政、行业、市场联合执法执罚的严格惩戒机制。
四是物流信用培育滞后
强化专题专项的物流信用培训是提升小微物流信用信誉度的前提和关键所在。有必要切实解决小微物流企业参加参与物流诚信信用培训积极性和自觉性不高的问题,开展三个培训。开展物流信用短期培训教育活动,把物流信用培训合格率作为物流市场准入的考核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制;开展小微物流的财会、业务人员、关键岗位的物流信用培训考核,清理物流信用违纪违法犯罪的苗头和案件线索,进行物流信用的源头防范治理;开展物流信用高层培训,选送一批物流信用培训骨干企业和人员,参加国家科研院校、综合大学和国家级物流信用培训服务机构的物流信用高端培训,提高素质,打造一支物流培训的专业队伍。加快形成一批功能互补、规范经营、公平竞争、公正独立的物流信用服务机构。(作者单位系黑龙江省国税系统)